当前位置: 首页  >  镇雄新闻


一个老党员的情怀

2017-08-14 15:24     

通讯员 万祖雄

2017年,是我县脱贫攻坚任务完成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年。在泼机镇长松林村的扶贫队员中,有这样一个老共产党员,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守岗位。尤其是在精准识别工作中,他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严格要求所有调查队员做到“确保文件吃透、确保流程清晰、确保‘每日一会’、确保痕迹资料归档”即“四个确保”,使得长松林村精准识别工作做到了“零失误”。

长松林村的村民对他很熟悉,都认得他,称他为“老刘”。日趋花白的两鬓、和蔼可亲的态度是他留给村民的印象。老刘名叫刘自昌,是县委政法委一名机关干部。从2016年开始,老刘作为政法委挂钩扶贫长松林村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与其他队员和镇、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访贫困,爬山涉水为脱贫。尤其是今年精准识别“三评四定”工作全面铺开以后,老刘和其他队员一道不分白天黑夜走村串寨、入户调查、精准识别每一个对象。

长松林村党委书记高连勇告诉笔者,老刘正直得很,村民都很敬重他,他驻长松林村干扶贫工作已经快两年了,与镇村干部和村民一点都不生分,他把自己当成村委一员,当成了长松林村的村民。

作为长松林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无论是整村推进工作的深入开展,还是为村民找寻致富路子,或者是进行精准识别“三评四定”工作,老刘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公正、公道、公平、公开的工作原则,认认真真地思考,踏踏实实地去做,热心于扶贫工作。高连勇介绍,这次“三评四定”工作,老刘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从来不因年纪大、又曾经当过县委政法委的副书记“摆架子”,而是负责地带领大家一道与村民真诚沟通,不耐其烦地宣讲政策,精准地做到对象清楚、类别准确、资料齐全、程序不缺,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把评议权交给群众,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合标准的一户不留,做到该出的出、该留的留、该进的进,坚决杜绝错评、漏评、错退、漏退现象,使得长松林村的精准识别工作做到了“零失误”。

高连勇说,在扶贫队员中,老刘的年纪最大,又患有老胃病,大家都担心他的身体会吃不消,但为了如期完成工作任务,老刘总是亲历亲为。为了精准建立贫困户档卡,老刘和扶贫工作队员们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后半夜。在接受群众反映事情、宣讲党委政府的政策、解释群众的不解、处理群众的诉求时,老刘总是以十倍的耐心,换取了群众对他的信任、支持和尊重。

近两年来,老刘长驻长松林村,忙得团团转。

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促使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这是精准扶贫之初衷,更是终极之目标。在长松林村档案室,笔者看到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摸底表册装档规范有序,档案封面详细记录着各村民组的整体情况,档案内各项要素应有尽有,非常齐全,表册填写规范、书写工整、人员信息完整精准。整齐划一的档案显示出的是精准识别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彰显出的不仅仅是扶贫队员们严谨务实的作风,更是共产党人宗旨意识的具体体现和为民谋福祉的标识。通过介绍,老刘见笔者要对他进行采访,却总是谦让,觉得自己只是干了应该干的工作,能够为党委政府准确制定脱贫攻坚计划当好参谋,能够为长松林村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生活好一点、快乐多一点,负责地想、用心去做,为扶贫工作作一点点贡献,加个班,少一点休息,辛苦一点,这是本份,是值得的。

忠诚写春秋,平凡意念的背后是完美的人性,人性之美的背后,闪耀着党性之光。万事民为先,正是因为有了千万个有着坚强党性和职业操守的“老刘”,全县精准识别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才有了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

责编:温清华 审核:陈 鑫

县内新闻:

媒体镇雄: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