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镇雄


艰苦奋斗的作风丢不得 

2018-01-22 09:22     

艰苦奋斗的作风丢不得 

——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 

吴长宽

“同志们,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团结统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对全党提出的重要要求。

前久,根据县纪委的统一安排,我们在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扎西会议会址、扎西会议纪念馆、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两合岩古栈道等党性教育基地和扎西镇荒田红军苗寨、水田龙洞、关口坳等地,瞻仰革命先烈、参观革命遗址、重走长征路、聆听红军故事、重温入党誓词、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进行廉政宣誓……通过学习,感慨万端、受益匪浅,特别是朱德同志在视频中那句“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的作风丢不得。”的谆谆告诫让我久久难忘,意气风发。目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少数部门领导公然在扶贫领域贪污腐化的现象、一些扶贫干部竟然在工作岗位得过且过的作风、部分农民居然在村里争当贫困户的思想,让我心存担忧,不禁呼吁——让艰苦奋斗的作风深入民心。

什么是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乃至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方向。艰苦奋斗,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都十分重视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将其作为一贯的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原则贯穿始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追寻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思想发展轨迹,永远高扬艰苦奋斗的旗帜不动摇,对于全党、全社会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起来说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私奉献精神,主要表现为大公无私,克己奉公,不谋私利,吃苦在前;二是顽强奋斗精神,主要表现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挑重担,任劳任怨;三是勤俭节约精神,主要表现为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廉洁奉公,艰苦创业。”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在《毛泽东关于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思想探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3月第六卷第二期)一文中这样论述。

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从世界观、价值追求以及政治修养等高度来审视“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既是新形势下面对新条件、破解新困苦、解决新难题的需要,也是端正党风、清理政风、重塑民风的必然要求。“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的意义和作用,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遏制奢靡享乐之风的需要。现实中,面对多样化的物质、思想及生活观念,人们在回归和满足“人本”利益与需求的同时,那些过犹不及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以及享乐之风也呈泛滥之势。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不仅宗旨意识在淡化,诱惑面前松懈化,而且物欲、私欲不断膨胀,以至于在“体面”、享乐的追求中,不知不觉把自己混入了浮夸、腐败、奢靡堕落的队伍。因此,务必艰苦奋斗,既是党员干部寻回自己政治本色的需要,也是以身作则带政风促民风的需要。

其二,是引导民众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健康的生活应是多种需求的均衡满足,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我们应该吃好穿好,而不必恪守传统的“缝缝补补”,但决不代表衣食可以无度。事实上,就人们的心理健康而言,当下人们精神需求中的缺失状态,或许更值得我们研究,我们不仅要关注人们物质脱贫,更应关注人们的精神脱贫,因为,物欲膨胀助长的将不仅是不正之风的蔓延,它也极易导致精神的颓靡。所以,“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既是我们面对新的物质、精神困苦的需要,也是我们如何继续奋发努力、斗志昂扬的需要。

其三,是放眼人类整体利益的需要。人类虽有无穷的探索能力,但迄今为止,我们还必须承认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空间有限、资源有限,财富也有限。所以,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我们都没有理由奢侈浪费,更不能竭泽而渔。即便为了拉动内需、搞活经济、倡导消费,那也脱离不了有余不尽、量入为出、细水长流的原则,只有健康的、理性的消费,才是亲社会的消费,否则便是对人类共有资源的破坏,甚至是对后人的犯罪。因此,我们学习和保持艰苦奋斗,这既是人类的高贵与理性所在,也是人类整体利益的要求。

其四,是纯洁党性、保持党的政治优势的需要。党的政治优势历来得益于对党的宗旨的贯彻和落实。现实中,虽然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仍未达到让全体人民都衣食无忧的水平,还有许多百姓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甚至仍有一部分群众不得不挣扎在贫困线上。如果我们自以为日子好过了,便以接待为理、学习为由或以发展为借口,轻易让一餐饭、一趟差旅、一次办公装修,就花掉相当于老百姓一年、几年甚至一辈子都挣不来的生活费用,那何谈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呢?失掉民心,党将无以为存。所以,只要人民还有艰难困苦,我们就没有理由不艰苦奋斗。

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作为我党的传家宝传承至今,得益于它不朽的精神价值和崇高理念。所以,我们树立“艰苦奋斗之风”,是把它视为我们拒腐防变的堤防、清正廉洁的保证、坚守大众情怀的誓言以及献身人类幸福事业的决心。只有让“艰苦奋斗之风”真正成为高风亮节的时代潮流、恒久不变的党政风气,我党才能永葆生命的青春,也才能获得永续的政治资本和财富。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从思想教育上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使之重新认识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不能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不能囿于眼前、轻视长远,不能掩盖矛盾、回避问题,不能贪图享受、攀比阔气。”(《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6月30日)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及之前开展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正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廉洁自律,艰苦奋斗。

其次,应从制度层面上以艰苦奋斗为原则,制定和规范党政公务财政支出与消费的细则与条例,严禁公款超标接待、陪同、差旅以及购置、赠送物品等奢华行为的出现。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坚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再次,可从组织生活中引导广大党员树立健康的社交观、礼仪观、消费观等,使之学会既能充分享受生活水平的提升,又能科学理性地对待物质需求的满足,同时,还能看到合理消费中的精神价值与社会意义,并以此带动群众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和风尚。

第四,要通过宣传教育把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延伸到广大人民群众,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在全国形成团结一致、努力奋进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众所周知,全世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缔造者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意识取向和精神状态决定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发展速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中国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勇前进。这就要求全国人民都要继续保持和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县内新闻:

媒体镇雄: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