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长彬) “我通过参加培训,学到了技术,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比以往增加了几倍,每月都有5000多元。”在镇雄县城一民居内,赤水源镇螳螂村村民陈勇正带着他的团队进行电路布线。
人还是那人,可陈勇也有了新的身份——电工师傅,并有了自己的创业团队。通过技能培训,靠体力打工吃饭,一直处于贫困线上的他,成为一名具有专业技能的电工师傅后,领着村里的其他伙伴,在镇雄家装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岗位,他们的月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两三倍。
陈勇的改变,得益于镇雄团县委组织实施的“百名青年创业、千名青年培训、万名青年就业”工程。
贫困乡村的贫困青年既是重要的扶贫对象,也是增强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镇雄团县委紧密结合《镇雄技能扶贫三年行动规划》,根据农村各类贫困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聚合工会、人社、妇联等部门力量,强化就业创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水平,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实效。
镇雄团县委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通过上门入户走访、电话短信联系等方式开展实名登记,动态掌握劳动年龄段内贫困人员的就业失业状况、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为他们“量体裁衣”,选定培训项目。加强与中山、东莞等对口帮扶协作办的沟通协调,依托镇雄驻昆明、深圳、永康党工委、团工委、劳务输出工作站等平台,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和技能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同时,建立“技能+创业(就业)培训”的模式,将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两后”生、农村劳动者和退役士兵等纳入了就业培训范畴,把培训工作做深做实做活。2016年以来,开展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培训5期336人,开展创业青年集中培训6期421人,开展贫困青年挖掘机培训4期128人、驾驶证C照培训1期60人、电工培训31期2016人。
抓就业就是抓脱贫。镇雄县各级团组织把帮助贫困青年就业作为自身的使命和担当。一方面通过加强与人社、工信、工商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组织“春风行动”、“百日专项行动”、“百场招聘进百村”巡回招聘等活动,为青年就业搭建平台;一方面加强与县市企业、东西协作对口城市企业和发达地区企业的对接,根据企业需求,向青年发布招工信息,动员组织青年外出务工就业。2016年以来,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76场次,提供转移就业岗位信息18万条,输出农村青年劳动力15.3万人次;依托驻浙、驻昆等地的党工委、团工委、劳务输出工作站,无缝对接岗位2000余个,转移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建立青年见习基地9个,提供见习岗位56个,参加见习人员207人,直接就业27人。
“在团县委的支持下,我参加了创业指导培训,申请了无息贷款。”镇雄县美团外卖负责人朱鑫介绍说,自己能够顺利创业,多亏了镇雄团县委的支持。据了解,他的美团外卖,已有员工50人,其中就有贫困青年27人。
为帮助青年实现创新创业,镇雄团县委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建立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提供青年创新创业融资服务和培育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等措施,打造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与县人社局联合打造的青年创业园,入驻企业40余户,扶持创业青年382人,发放创业贷款3820万元,带动创业就业1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青年3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