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 洪
“鱼知水恩,乃知幸福之源也。”在芒部镇新地方村的一条连户路上,一位村民在自家门前的水泥路面上用白色的碎瓷砖片镶嵌出了这样十一个大字。很应景,在该村青山村民小组有这样两家人,虽身残却志坚,饮水思源,主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靠自身努力发展谋幸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十一个大字所蕴含的真谛。
走进李远德家,几间一层楼的小平房收拾得整洁、讲究。玻璃窗打开一扇,透进明亮的光。屋内的窗台前,一台磨珠子的机器呜呜地响着,李远德夫妻俩对面坐着,手拿珠子在磨盘上不断地打磨,桌子上、屋角等地堆满了水晶制品,这间房是李远德家的“小作坊”。

李远德夫妻俩加工水晶制品
李远德今年52岁。其妻罗思美47岁,腿脚行动不便,只能做点手上活。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李远德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也成了县委副书记余剑锋的帮扶联系对象。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下,李远德一家改造了原来的茅草房,修建了现在的几间小平房,老李家很感恩、知足。“以前的住房是草房,雨下下来铺盖都得不到干的。政府跟我解决了盖房子的问题,帮我们解决了好多困难,大部分的问题都跟我解决了。”罗思美说,“真的要感谢政府拉我们一把,特别是县里边的余副书记,经常到我们家来看望我们、关心我们、帮助我们,不然就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了,去年以前真的是很差劲,去年到现在要好很多了。”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下,李远德一家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饮水思源,在今年的群众评议会上,李远德一家主动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现在磨这个珠珠,平均80块钱一天还是做得到的,两个娃娃在杭州进厂,一个月也能整两三千块钱,混他们的生活是没问题的,我们自己的生活也整得走,我们就把贫困户这个名额退出来,让给其他人,人民政府当个家也不容易。”罗思美说,“政府帮了我们在前面,现在负担也减轻了些,不管身体好不好,都要自己整点事情,不让余副书记失望。”
“当时开代表会,群众评议的时候,李远德家就提出来,说现在政策很好了,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房子也建好了,路也整好了,自己也能找点维持生活,让政府把资金拿去帮那些比我们更差的人。就这样,他家就自己退出来了。”该村民小组党员代表郑贵齐介绍道。
来到王定才家,王定才刚从地里干活回来,虽然小时候患小儿麻痹,导致腿脚不便,但王定才很乐观,也很勤劳,肯找门路,土地不撂荒,开个小商店,大家把他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主动退了。“我虽然说有个老人六七十岁,有个小娃娃读小学,腿脚也不方便,但我自己种点地,开个小商店,找点生活费,吃的、住的也没问题,这个贫困户的名额就让给其他人算了。争不争,主要还是靠自力更生。”王定才说。

王定才经营着小商店
王定才的小商店不大,就在路边,一间小平房,仓储经营一体化。打开卷帘门,简易的货柜上摆着小百货商品,一眼望去,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想必生意不错,这是王定才的门路之一。“开这个小商店,还是能找点生活费的。”王定才坦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王定才很勤劳,完全没把腿脚不便当回事儿,少量多次地干活,把土地全部种了起来。“几亩地,一年下来还是可以整一两千斤包谷、几百斤洋芋的。”王定才说。
两年前,王定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将部分土地种上了李子树,发展经济林果。“前两年,我栽了五六百棵李子树,因为想到没什么门路嘛,专门种庄稼除了吃以外,利润比较薄,种点李子可以整点收入。”王定才说一样整点收入就增加了。这是王定才的门路之二。
“现在嘛,就想整点贷款之类的,或者有点啥子资金这些,干点养殖业就更好了,不然像其他人一样啥子都不做,打点牌耍还是不行。”王定才筹划着第三条门路。
?
责编:温清华 审核:陈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