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 毅
近来,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评议正如火如荼地在各个村民组进行。据在一线开展精准识别摸底调查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极少数群众中存在着争戴“贫困帽”的现象……这些人热衷这顶“贫困帽”,不排出是怀揣“等着政府送小康”“想不劳而获”的畸形心理。
然而,记者在盐源镇采访中却听说了这样一个不愿意争当贫困户的农村妇女,她叫王效先,是盐源镇温水村盐井村民组村民。
据入户调查人员描述,在前几天的村民小组评议会上,调查人员让群众想要申请低保或个人愿意做贫困户的,个人先申请,然后再评定,但是王效先放弃了申请。在了解她家情况以后,工作人员主动去给她做工作,让她填表申请低保,她还是拒绝了。深受感动的挂村领导再次要求她写一份申请,帮助给两个孩子解决点生活费,她又以要去做工没时间为由婉拒。她的理由很直白:“我要靠我的一双手养活我的一家人!”
其实,王效先的日子过得很艰辛。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无比的家庭,上有善良贤慧的公公、婆婆,下有聪明可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丈夫在采石场打碑石赚钱养家。农闲时,她也经常到采石场,跟随丈夫打点零工贴补家用,也抽空学了点绘图和雕刻技术。
可是,不幸却悄悄降临到她的头上,小女儿在上三年级时不慎掉入河中溺水身亡。6年后,丈夫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生命。两个亲人的先后离去,让王效先深受打击。特别是丈夫的离去,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一个家庭的沉重担子全都落在她肩上。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坚强的去面对。

现场示范雕刻石碑
为了支撑整个家庭,她毅然选择了接替丈夫,到离家数公里外的采石场,干起了只有男人才会选择干的碑石雕刻工作。由于当初有丈夫在,自己也只是打打下手,做一些简单的绘图和雕刻,雕工还不够精。为了能承揽更多的活,王效先必须学会更多的雕刻技术。她时常利用下班时间勤加练习,渐渐的,她的雕工超过了其他人,除了干采石场的活,她还四处接零活,帮助其他采石场雕刻石碑。她艰辛付出,勉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
尽管如此,她却从未自暴自弃,反而更加自立自强,从来没有想过要依靠政府,坚信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支撑起整个家。
“像说低保这些嘛,谁都想要。但是这家也要,那家也要,政府哪管得过来。最终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政府对我的关心,我领他们的一片心意就够了,政府哪怕说补助我一千块钱,一个娃三百、两百的就用完了,政府又不可能天天都来围着你转,天天都来为你这个家庭付出。反正什么都要靠自己,政府家那怕说拿三万、两万给你,你用完了,不去自己努力赚钱的话,还不是一样穷。”采访中,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不要政府的补助如低保时,王效先的回答让人感动。
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都在上高中。为了供孩子上学,她坚持在采石场工作,干起活来,比以前更加拼命了。小儿子相对调皮,为防止学坏,身体硬朗的婆婆就到学校附近租房带孩子上学。留下70多岁的公公看家,由于担心公公身体,王效先经常独自驾驶摩托回家。看着她一个人为这个家辛苦劳累,公公不只一次劝她找一个依靠,都被她一口回绝。
“我能支撑下去就要支撑下去,等两个孩子读完书,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尽管负担重,但王效先对未来始终充满信心,“只要我还在一天,就绝不会让公公婆婆冷着、饿着。”
采访结束后,随行的挂村领导让她记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她以后遇能困难时好联系,她却摆摆手,说遇到困难自己会想法解决,不想给政府添麻烦。
?
责编:温清华 审核:陈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