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 洪
“妈妈,我跟你一起去调查,不要把我送走。”自己要被送离呆了十多天的调查地花朗乡法地村、离开妈妈,陈玉莲3岁的孩子不依不饶。为啥要被送走,小手痒痒这个理由也许足够。
军嫂陈玉莲,县卫生监督所办公室人员。丈夫从军几载,现在依然身在军营,自己也赢得了一个“军嫂”的光荣称号。作为一个军属,平时自己带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随着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展开,作为县卫生监督所驻花朗乡法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员,陈玉莲理所当然地就地转为精准识别摸底调查队员,开展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作为妈妈的“小尾巴”,陈玉莲3岁的孩子由于没人照顾,便被妈妈带到了法地村,成为一名最年幼的“队员”随妈妈进村入户搞调查。

陈玉莲正在和队员核对调查信息
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有着严格的时间节点和高规格的走访要求,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了能够保证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工作队前移了“上班”时间,把清晨7时30分作为必须入户的硬性规定。这样,起床的时间需要前移、吃早点的时间也要前移,陈玉莲的宝宝起床时间也必须前移。“每天早上娃娃也是跟我们一起,六七点揪起来,吃吃早点,就拖起出门,跟我们一起去摸底。”陈玉莲说,到了农户家中,要是有小孩子还好,娃娃就跟他们一起玩一会儿,待我们调查完了,便又拉起娃娃走到下一家,如果到了没小娃娃的人家就比较麻烦,摸底调查要搞好半天,娃娃硬是熬不住,会耍耍小性子,哭闹拼也是有的,有时候免不了要挨几下打,法地村天气闷热,有时没办法,丢在村上请人帮忙照看一下,现在想起来,挺对不住孩子的。
白天,小宝宝陪着入户摸底调查,晚上梳理信息、讨论审核、查找问题,小宝宝也陪着。“晚上忙起来,也是管不上了,就让他自己看看电视啥的,看着看着歪头就睡着了。”陈玉莲说。
随着摸底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表册越来越多,每个同志的办公桌上都堆积如山。看着大人们翻弄表册,小宝宝手痒痒,也拉拉扯扯弄一下。这样的“捣蛋”让陈玉莲很为难,这会影响大家的工作啊,这是要命的节奏。陈玉莲决定,再找年老的三姑商量一下,送孩子给她帮忙照顾一段时间。
接到陈玉莲的电话,“三姑”从县城包了一张车前往花朗,把小宝宝接走了。
“妈妈,我跟你一起去调查,不要把我送走。”小宝宝感觉到自己犯了错,决心改过,这样恳求妈妈。当然,这没有得到答允。“爸爸妈妈都不要我了……”小宝宝很委屈。
责编:温清华 审核:陈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