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镇雄新闻


群众都亲切地喊他“老谢”

2017-07-11 10:08     

记者 王 毅

为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给下步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打牢基础,最近以来,全县数千名干部职工深入各村各寨、各家各户,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入户摸底调查,并召开村民小组评议会、党员评议会等,自下而上地对贫困对象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精准识别。

工作中,调查队员们用真心、真情、口水、汗水以及扎实的工作作风,逐步赢得群众对工作的理解、支持、认可,干群之间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五德镇谷花村调查队员谢光盛便是用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调查对象认可的一个例子,群众都亲切地喊他“老谢”。

入户走访

谢光盛今年57岁,是五德镇便民服务中心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便是负责接待来访群众。干沟乡撤并之前,他是该乡的组织委员。由于经常与群众打交道,再加上自己几十年从事组织工作的经历,谢光盛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也练就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谢光盛是一名共产党员,党龄已超过30个年头。

有人说,像他这样年纪的干部,完全可以以年龄大或者身体不好为借口,推脱掉入户摸底调查这项让年轻干部谈起来都为之头痛的工作。可是,当接到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他没有二话,义无反顾地加入到驻村入户调查工作队的队伍,奔赴到五德镇比较偏远的谷花村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一干就是一个多月。从开始的入户摸底调查,到村民小组评议会、党员评议等,谢光盛都全程参与,工作中从不拈轻怕重,从不倚老卖老,从不拉资摆态。当挂村领导看他年纪大,出于关心照顾老同志的考虑,让他优先挑选入户调查的村民组时,他却主动挑选了离村委会最远的大坪子和寨子两个村民组,承担起了100多户的摸底调查任务。

指导工作业务

要完成两个村民组的摸底调查,任务不可谓不繁重。为让调查工作符合要求,同时又能如实反映走访对象的真实情况,谢光盛不是忙于入户,而是先认真专研业务,研究弄懂填表说明及相关政策要求、各项标准,再严格按程序开展工作。对工作中发现的个性或共性问题,也及时向工作队长反映,并主动同其他队员沟通,研究解决的办法。也正因为他的这股较真劲,保证了他入户调查表册的质量,降低了失误率、返工率。

最开始,群众对此次入户调查工作并不了解,在上门了解农户情况时,抵触情绪很大,要么不配合调查,要么就是答非所问,东拉西扯,要么就是反反复复,对自己提供的信息矢口否认。谢光盛便耐心地和他们沟通交流,认真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一遍一遍地做群众的工作,直到被调查对像认可为止。一来二去,通过来来往往上门宣传,便逐渐同群众混熟了,拉近了彼此的关系,群众对他的称呼也由“同志”变成了“老谢”。

谢光盛非常朴实,衣着朴素,一头花白的头发是他的标志,一双军绿色的解放鞋、一把雨伞、一根竹棍是他的入户标配。由于村委会正在搞修建,不能提供住宿,为了不给村上添麻烦,每天入户结束后,他都要步行回家。每天早上5点钟,又准时从家里出发,8点钟准时赶到村民组开展入户调查,从不迟到。往返数公里的途中,还要经过一段从峭壁上刚刚开凿出的毛路,非常危险,随时面临落石甚至滑入山崖的危险。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硬是凭着手中的竹棍日复一日地往返穿梭其间。

检查档案

谢光盛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工作态度严谨,原则性强。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其调查的村民组没有出现一家错评、漏评。在评议中,当有群众或评议代表对调查情况提出质疑时,便马上翻出档案,一一核对。在走访中,他发现有一户农户,三个孩子上大学,一个孩子上高中,夫妻两人仅靠帮人背水泥赚钱供孩子上学,手臂都变形了,家庭特别贫困,但又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便认真帮助查找未被纳入的原因,并在评议会上提出来供大家评议。他还经常为其他调查队员进行业务指导,帮助查找全村调查工作中的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其他调查队员也及时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防止了错评、漏评的发生。

如今,谢光盛每每走进大坪子和寨子,就好像走亲串戚一样。“老谢,你又来了”“老谢,快到家里来坐”“老谢,快来‘吃晌午’了”……村民都把他当亲戚一样对待。

就在记者到达谷花村时,谢光盛正拿着自己的调查表,准备再次上门核实其中一农户的信息。

?

责编:温清华 审核:陈 鑫

县内新闻:

媒体镇雄: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