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郎 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果珠彝族乡中心学校始终坚持“建一流教师队伍,创一流办学条件,争一流教育质量,出一流管理经验”的办学宗旨,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清廉、高效、务实、创新”为基本要求,着力彝族文化传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育人特色。
制度建立健全,管理规范有效。一是制度全覆盖。学校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制度、党建工作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各项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进行常态化、精细化管理;二是教师政治学习全面化。学校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重要讲话、会议精神、业务知识等学习内容;三是管理机制全员化。创新管理,在领导班子里实行扁平式管理。以“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在学校各项考核中实行行政、教师、学生、家长全员管理机制。
强化师生德育培养,引导学生感恩励志。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着力抓好师生的行为规范。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以师德规范对照自己,不触及师德底线;在学生中,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带头作用,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学校多次举行感恩励志演讲,开展“三爱”“三节”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组织学生向父母写感恩信,向老师写感谢信;在校园文化墙上张贴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图”“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在学校餐厅旁书写“爱惜粮食,从我做起”“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犹如河决堤”等温馨提示语,引导学生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教育学生从小就养成感激父母养育、感谢学校培养、感恩老师教育、感念同学情怀的高尚品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从中英西南项目、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学校内涵发展、网络与校本整合研修、示范学校的创建等活动中,推荐各类教师去省市县各类名校参观学习,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要求教师将各培训项目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与学习、教研、培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学以致用,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反思,撰写学习心得与经验交流文章,提升学习效果,加快成长历程。同时,将国培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将线上培训与线下研讨相结合,开展实效研修,认真探索,真学实用,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系列学习、培训、研修,一支政治思想过硬、精研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不断激发每位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依法办学,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创建各校起示范作用的精品课堂,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通过开展示范课、研究课、展示课等活动,在实践中改进,全面提升全乡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能力。
展文化沉淀,创校园特色。校园处处有文化,在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石,每个细节都装点美化学校环境。一是打造校园自然环境与文化相融,长廊、楼梯、餐厅、彝族文化广场、围墙等校园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文化气息,突出“美”;二是不断挖掘彝族文化、经典文化和现代文化,播撒书香与美德,用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突出“育”;三是校园文化浸润师生心灵较深,教师学生熟知文化,每位都是解说员,通过文化治校,实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坚持开展保护校园环境系列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和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号召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保护校园、美化校园、净化心灵的活动中来。让校园里花草果木这些无声的教育资源,浸润孩子的心灵,使其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自律。
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师生课外生活。学校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舞蹈、书法、我爱阅读、英语、科学实验、彝族文化传承等9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每个组分别由学校专业或有特长的教师负责指导活动,全校形成人人参与课外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的新局面。同时,开展了教师兴趣小组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做快乐的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活动中,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饱满精神。
建立长效机制,创建彝乡教育品牌。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师生责任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常规管理中彰显特色,在特色管理中提升效益。学校全面落实安全工作“双责制”和目标责任制,实现了校园稳定、平安的目标。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确立“敬业博学、律己开拓”的教风,增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忧患意识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积累,积极探索,进一步丰富特色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倾力打造彝乡特色文化教育,努力创建彝乡教育品牌。
责编:温清华 审核:陈 鑫